每当我翻开旧时的日记本,总会被一篇题为《我的漫画老师》的作文勾起深藏的回忆。那是在小学五年级,我们的美术课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老师——王老师,他不仅是绘画高手,还以漫画形式教学,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。王老师中等身材,总戴着一副圆框眼镜,说话时眼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仿佛能从他的画笔下跳出一个又一个奇幻世界。他的教学方式独树一帜,从不照本宣科,而是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人物或科学概念,我们这些孩子常常在笑声中记住了知识。
记得有一次,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——《我的漫画老师》。他笑着说:“孩子们,用你们的笔记录下我这个人吧,别只写外表,要画出灵魂。”这让我既兴奋又紧张,因为平时我更喜欢画画而非写作。回家后,我坐在书桌前,脑海里浮现出王老师的课堂场景:他用漫画讲解《三国演义》,诸葛亮摇着羽扇的形象跃然纸上;他教我们画动物时,自己先扮成狮子吼叫,逗得全班哄堂大笑。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心头回放,我决定从细节入手,描写他如何用幽默化解我们的错误。
写作过程中,我反复构思,最终选择以“第一次见面”为切入点。那天,王老师走进教室,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漫画集,他自我介绍时用画笔在空中画了个笑脸,说:“我叫王明,但不是那个写书的,我是来带你们玩转画笔的!”这个开场白立刻拉近了距离。作文中,我描述了他在雨天的课堂:窗外雨声淅沥,他却用漫画讲述雨滴的故事,每一滴雨水都变成了小精灵,教我们珍惜自然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,让我在作文里写道:“王老师不是普通的老师,他是一位魔法师,用线条编织梦想。”
交作文那天,我忐忑不安,王老师却认真批阅后,在文末画了个大拇指的漫画符号,批语写着:“观察细致,情感真挚!下次试试加入更多对话,让故事活起来。”这句话像一束光,照亮了我对写作的信心。之后,他组织了一场班级分享会,让我们朗读作文,我站在讲台上,声音颤抖地读着自己的作品,王老师在台下用鼓励的眼神点头,那一刻,我感受到创作的喜悦。这篇作文不仅让我获得了校刊发表的机会,还教会我:真实的情感比华丽的辞藻更有力量。
多年过去,王老师已经退休,但那篇《我的漫画老师》作文依然珍藏在我的成长档案里。它记录了一段纯真时光,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是点燃心灵的火花。每当我想起王老师,就会拿出那篇作文重读,字里行间流淌着感激——感谢他用漫画教会我,生活本身就是一幅待绘的杰作。或许,这就是作文的魅力所在:将瞬间定格成永恒,让回忆在纸上重生。